简约科技 2016-05-20
为什么医疗器械领域的并购如此狂热
近日全球老牌药业巨头之一雅培,引爆了医疗器械领域的一颗重磅炸弹:它于4月28日宣布,以2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圣犹达医疗。圣犹达年营业额60亿美元左右,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心脏节律管理、心脏电生理、心脏外科、心血管介入诊疗和神经调控。这笔交易一旦达成将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第二大并购案,第一大并购为2014年美敦力430亿美元并购柯惠。
其实医疗器械领域早就开始了跑马圈地,比如强生2011年以216亿美元收购骨科医疗器械Synthes公司,整合子公司Depuy成立Depuy Synthes;西门子自2006年始,分别收购了DPC、德灵、拜耳三家诊断公司或部门总共花费近110亿欧元;2014年捷迈(Zimmer)134亿美元收购Biomet;丹纳赫也在2015年以138亿美元收购Pall等。
目前医疗器械领域掀起收购热,2013年和2014年公开的交易数量分别为41笔和57笔,尤其2014年并购总估值达到863.9亿美元。通过收集这些收购案的资料,奇点糕发现,巨头们有的更看重对新兴医疗器械子行业的研发型公司的收购,这些公司往往规模不大;有的更看重快速扩张市场,巩固现有市场地位;有的则希望一石二鸟,既能快速扩张,又能对技术进行收购。
通过收购来快速扩张市场,巩固地位做的疯狂的是美艾利尔。它在POCT子行业内是名副其实的霸主,高峰时占整个子行业市场的40%。他就是通过并购做大的:在2006年并购爱康诊断,使其成为生产基地降低人力成本;之后在2007年并购Biosite,成为心血管快速诊断业务的基石;2010年收购Standard Diagnostics,扩大了在传染病方面的版图。此时的美艾利尔通过收购快速扩张,占领了大量客户,成为POCT的巨头。
之后美艾利尔开始了疯狂收购的不归路,先后收购了Prodimol Biotecnologia、Alere Medical、Axis-Shield、PT Mega Medika、 Epocal等100余家公司,其中多是为了拓展海外(如中国、韩国、巴西、印度和加拿大等)的市场和客户。不过美艾利尔收购步伐太快太大,公司整合又没有做好,自身研发能力欠缺,再加上经营不善,最后不得不被雅培招安。目前这一58亿美元的收购正在进行,不过美艾利尔成了被收购的对象。
目前医疗器械领域新兴行业和新兴技术备受关注,医疗器械的研发周期虽不像药品研发如此漫长,但也不是几个月就能将研发成果转化上市的,新技术的研发、需要的临床实验、注册审批也耗时颇多。收购得到的技术往往前期研发成熟,有的可以快速转化上市,而技术转化以及市场营销又是巨头们所擅长的。收购还可以将此方面的核心人才收为己用,让其在熟悉的领域继续深入研发。如此有利无害的事情,巨头们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体外诊断行业寡头罗氏,对新兴的分子诊断和基因检测行业兴致颇高,近两年频频收购这方面的研发公司。如2104年收购IQuum分子诊断公司,它们拥有管中实验室(Laboratory-in-a-tube)技术,被FDA批准上市;收购无创产前检测公司Arios,它们也拥有专有DNA技术;收购Genia公司,它拥有四代测序技术。如2015年收购微生物诊断领域有专有Smarticles技术的GeneWEAVE等等。罗氏不但收购技术,更将新技术公司的核心员工编入罗氏继续进行研发。
除了罗氏,其他公司也纷纷收购新技术的研发公司,比如雅培于2002年和2008年分别收购了Vysis和Ibis Biosciences两家分子诊断公司;西门子于2016年5月收购分子诊断公司NEO New Oncology。这些对新兴却被普遍看好行业的研发型公司的收购,不但往往花费较少,而且还能得到这些公司研发成形的专有技术。
既希望快速扩张,又希望对新技术进行收购的,往往都是医疗器械巨头,它们在相对的子行业内排名靠前,但和第一还有差距。所以它们想通过收购既能扩张市场,又能收购行业内成形的新技术。比如罗氏,它目前在体外诊断行业全球排名第一,但进入新世纪之前,它还只是排名靠前的 “小公司”。 1998年罗氏收购了当时行业排名第二的宝灵曼公司,得到了电化学发光等成熟技术,之后罗氏吸收了宝灵曼的优势技术和核心人才,进一步研发出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此仪器使罗氏快速占领市场,成为免疫诊断的“金标准”。
看到尝到甜头的罗氏,雅培也不甘落后,因为它正是被罗氏挤下了老大的宝座,之后只能争争前三名。雅培不甘心老大旁落,甚至跌落到第三名,所以他们在2004年收购了POCT行业的新技术--i-SATA公司,推出了i-SATA系统,奇点糕之前也介绍过两次,这一技术目前已作为雅培的一个床旁检测系统,正式上市。而雅培对圣犹达的收购,一方面是雅培要扩展其心脏领域的业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得到圣犹达在心脏介入上的先进技术。
如此看来,巨头们的收购无论更看重什么,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能在医疗器械领域地位更稳固,通过强强联合的手段优势互补,整合劣势也是大势所趋。有实力的公司纷纷收购分子诊断和基因检测研发型公司,体现了他们对新兴子行业的未来发展的预测,尽早布局尽早拥有超群的技术,则是他们今后在市场竞争中稳固地位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