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科技 2021-08-04
8月4日,素有“医疗器械茅”之称的迈瑞医疗突然闪崩大跌,盘中跌幅一度近9%,随后维持低位震荡。截至发文,迈瑞医疗仍跌7.9%,报377元/股,总市值蒸发近400亿。
最新数据显示,迈瑞医疗共用7.62万户股东,此外,机构也扎堆其中,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股有704家机构重仓,合计期末持股市值超过626亿元。
发生了什么?
针对迈瑞医疗此次大跌,市场纷纷热议,不过大多数观点都认为是,或受到了集采影响。
7月30日,安徽省医保局发布通知,开展2021年度全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此前,安徽省医保局、省卫健委等四部门已在5月下发“完善全省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集中采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坚持带量采购、以量换价的原则。据了解,国家对大型医疗设备分为甲类、乙类管理。在最新的2018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中,核磁、CT、X光机等大型设备全部划到了乙类。
除了安徽省,深圳近期也出台了类似政策。7月28日,深圳市财政局发布《2021年度市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八类医疗设备批量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审批前公示》,拟代22家市属医疗卫生机构,统一通过公开征集供应商竞争性谈判方式实施批量采购,采购项目包括MRI、CT、DR、B超、呼吸机、麻醉机、腔镜、监护仪八类医疗设备。
更早之前,7月20日,豫晋赣鄂渝黔滇桂宁青湘冀十二省(区、市)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联盟采购信息公开大会在洛阳召开,骨科杀价,全场降幅接近90%。
根据迈瑞医疗年报,公司去年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营收100.06亿元,体外诊断类产品营收66.46亿元,医学影像类产品营收接近42亿元。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集采背景下,以量换价的形态搅动市场格局大变。除成本控制外,营销创新、渠道重构、推广理念、市场准入与合规,是新形势下企业的大考。在资源重新分配过程中,企业的任何一个决策都将决定生死。
不过在国联证券看来,市场过于担心了,该券商指出,实际上这和我们熟知的药品带量采购并不一样。医疗设备的招标集采模式已经在行业内存续多年,不必过于担心,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国产替代的进程。
事实上,在8月2日,迈瑞医疗也在互动易中回答中公开表示,目前由国家医保局推动的集采主要是针对药品和高值耗材领域,公司三大业务领域的产品均不涉及药品和高值耗材,因此目前对公司业务基本没有影响。对于其他产品当中的骨科耗材,因为收入占比极小,公司正在积极参与带量采购,有望扩大当前的市场份额。
机构看好医疗器械国产化
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800亿左右增长到2020年的8400亿,年复合增长率11.8%,高于全球33.5%的平均水平。
从2017-2020年的医疗器械国产化变化情况来看,国内医疗器械国产化程度在不断加深。2017年,国内仅有518项二级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率超过50%,到2020年,这一数字达到881项,增长了70%。
在医疗器械集采背景下,兴业证券指出,一方面看好能充分享受政策红利、研发能力强大的标的,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两票制”与集采降价对行业带来的影响,重点关注受政策冲击小、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竞争结构好的细分领域,看好研发、销售能力强,品种具有差异性,终端服务能力强的企业。
浙商证券研报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迎来了其黄金发展期,而技术壁垒高,创新性强,在细分领域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公司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议关注:南微医学、伟思医疗、微创医疗、惠泰医疗、乐普医疗、佰仁医疗、沛嘉医疗、心脉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