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双足占全身体表面积不到2%,却包含了26块骨头、29个关节、42条肌肉和25条肌腱,担负起支撑身体的重任。
人有足,就好像树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足部更是与健康息息相关。数据显示,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尿病足的年发病率高达8.1%,愈合的足溃疡患者1年内再发足溃疡的年发生率高达31.6%。
可别小看糖尿病足的威力,糖尿病足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所致截肢是非创伤性截肢(肿瘤及其他)的首要原因,占39.5%,年病死率高达14.4%。
很多患者疑惑,得了糖尿病就一定会患上糖尿病足吗?如果有糖尿病史又该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糖尿病足的发生确实是在糖尿病基础上形成的,但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得糖尿病足。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存在高脂血症、肥胖、缺乏适量运动以及过度修脚等因素下都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糖尿病足的治疗十分困难,不仅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还包括发病前期的患足体检,发病中期手术的清创、截趾,手术治疗后的规律随诊换药等,更需多学科协作治疗或可达满意效果。
【容易得糖尿病足的五类人群】
①糖尿病病史多年,血糖控制不佳者。
②脂质代谢紊乱者。
③足部畸形病变者。
④既往足溃疡病史者。
⑤有神经病变症状、缺血性血管病变者。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的五种症状】
①皮色改变:患足潮红,足趾晦暗或紫绀。
②皮温降低:患者皮肤温度降低,触之发凉。
③感觉减退:患者自觉双足麻木感;对针刺无感觉。
④疼痛:患足缺血重时,常有疼痛感,夜间加重,严重者疼痛剧烈,彻夜难眠。
⑤溃疡、坏疽:足趾破溃、流脓,臭秽;趾端变黑坏疽等。
【糖尿病患者要养成的五个习惯】
对糖尿病患者,尚未发生糖尿病足破溃或坏疽的患者,建议做好这五点。
①养成定期检查双足的习惯。重点检查足底、趾间及足部变形部位;观察双足有无损伤、擦伤、有无水疱、有无干裂、有无鸡眼和胼胝、有无足趾肿胀破溃,双足颜色和温度有无变化,趾间有无糜烂渗出,有无臭秽等。
②正确泡洗双足,避免烫伤。泡洗温度保持在37℃以下;洗完擦干趾间水分;外用维生素E乳保持双足皮肤润泽。
③细心修剪趾甲。避免趾甲边上剪得过深;不要剪破硬茧和鸡眼;不让趾甲长得过长;不到公共浴室修脚。
④穿舒适的鞋袜。合适的鞋子:有足够的空间,透气性良好,鞋底较厚硬而鞋内较柔软;合适的袜子:不穿过紧或有毛边的袜子;每天换洗袜子。
⑤规律运动。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步行,避免剧烈运动;有足趾苍白、紫绀缺血的患者建议仅限做无负重运动,以上肢锻炼为宜。
【中医怎么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中医称“脱疽”,中医治疗糖尿病足历史悠久,且疗效可靠。根据临床辨证给予糖尿病足患者中药内服、外治等综合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①中药内服制剂舒脉胶囊和中医外用制剂红纱条、黄纱条、紫色疽疮纱条、回阳生肌纱条等,据患者局部创面不同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纱条达到祛腐、解毒、化瘀、温阳生肌之功。
②积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疮疡血管外科采用负压吸引、清创植皮、骨水泥、血管介入等现代技术,有效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③糖尿病足合并便秘、失眠、疼痛等症状的患者灵活运用中医耳针、中医穴贴(通便贴)、中药定痛膏等;糖尿病足溃疡创周污浊,大量渗出、臭秽症状,灵活运用中药塌渍(祛湿解毒方、化瘀通络方、温经活血方)等;
④中医序贯治疗,疮疡护理接力。对糖尿病足溃疡出院患者进行专业换药指导和肢体功能活动康复训练,保证糖尿病足治疗的接续连贯性,有助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早日康复。
注:身体不舒服请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