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人通过探索和实践总结了许多保健方法。目前许多人比较喜欢于穴位按摩。按摩的不同部位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当然,寻找穴位也需要专业技术。找到正确的点是保健养生;如果按不正确,可能会适得其反。下面一起来了解。
一、揉小腹以调节气血,改善内脏功能。
揉小腹有助于健脾和胃。肚脐是人体精华的聚集地,也是中医重要的穴位“神阙”。周围还有中万,关元和旗海等穴位。轻轻地揉搓它们对调节人体的气血和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非常有益。
中医一直提倡“经常揉腹部”的保健方法。重点是在起床后和入睡前在小腹周围摩擦。长期坚持可以增加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下腹部适当的热敷也可以达到保健作用。使用比身体温度稍高的热水瓶或热毛巾,将其轻轻涂抹在肚脐上,几分钟后取下,坚持每天使用1至2次。
二、按摩脚底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捏脚底以促进血液循环。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每隔两三天用热水泡泡脚,每次半小时,可以疏通经络并促进血液循环。
也可以添加一些有助于血液循环的中药,效果会更好。例如,将少量当归、红花、三七、川芎和丹参放入纱布中制成中药袋,事先将其浸泡在热水中,约半小时后,即可开始泡脚。
三、揉耳朵可以增强肾脏功能
中医专家表示,揉按耳朵的不同部分,就能对相应的身体或内部器官起到保健作用。中医说“肾开窍于耳”。因此,做好耳朵保健,对加强肾脏功能很好。按摩耳朵应该轻柔用力,通常以揪、揉、拉为主。时间5分钟为好,不超过10分钟。
向上揪揪耳朵,可以调节和促进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有益于增强体质;轻揉双耳并摩擦,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还可以按摩耳廓,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相对捏揉,直至发热,对腰部保健有一定好处。向下拉耳垂,可先将耳垂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微微发热即可。用食指、拇指提拉住耳廓,自内向外提拉,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可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四、按摩脊柱疏通经络
脊椎及其两侧,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即督脉的行经之地,且有肝腧、肾腧等重要经络通过,属阳经汇集之处。护好后背,不受寒凉,身体则不易患病。平时可由家人帮助,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来回推拿脊柱及两侧,可边捏边向前推进,或拍打前进,每次5分钟即有疏通经脉之效。
五、按摩腋窝以使心灵平静并放松
中医认为腋下有一个重要的穴位,称为“极泉穴”。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起始穴位,极泉穴有宽胸理气、通经活络的作用,同时具有保健和急救的功能,主治心痛、咽干、肩臂疼痛、烦渴、干呕、心悸等症状。对于心脏供血不足、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等有急救的作用,经常按摩或弹拨极泉穴,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极泉穴一般禁止艾灸。
六、拍打前胸部以改善肺功能
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宽中理气的作用,还对改善人体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以虚掌轻叩轻拍的方法来保健,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对准胸部正中间的胸骨以适当力度拍击。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钟。 但应注意的是,胸腔下方有心脏和肺等器官。 必须注意拍打力度,否则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