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秋高气爽,人的食欲通常在此时也相对旺盛。秋季也是收获的季节,食物富饶,此时正是进行饮食调理、补阴润燥的好时节。《黄帝内经》有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也”,秋季宜养“收”,养生宜从以下三点着手。
一、增加饮水量
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一天的尿量约为1500毫升,所以每日需摄入1500毫升的水分,以保持体内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
秋季气候较为干燥,身体蒸发的水分会增多,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起皱、嘴唇干裂、喉咙燥痒、鼻出血等,可适当增加600毫升的饮水量,以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注意:
日常饮水量不可过大,在不口渴的情况下,大量饮水会适得其反,严重可能会造成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整,每天饮水量1500~2000毫升较为合适。
二、适当摄入酸润之品
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宜适当吃一些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山药、银耳、百合、莲子等,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喝些滋阴的养生汤水,如雪梨银耳汤、鲫鱼汤、莲藕汤、白萝卜汤等。
中医认为,酸味收敛肺气,疏泄肝胆湿热,平息肝火。酸味食物具有健胃消食、生津止渴的作用,可以减少秋燥带来的咽肿痛、口干舌燥等不适。适当的酸味食物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起到解油腻、降血脂的效果。另外酸味食物一般富含维生素,而维生素缺乏与秋冬季容易出现的皮肤干燥皲裂、唇炎、皮炎等症状有密切相关,秋季更应摄入充足的维生素。秋季常见的酸味果蔬有山楂、柚子、苹果、石榴、橘子、猕猴桃、西红柿等。
茄子炒豇豆
【用料】茄子1根,豇豆、蒜片、盐适量
【做法】茄子洗净切条,豇豆洗净切段,加入少量蒜片,中和茄子的偏寒之性,炒熟后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茄子味苦,归脾、胃、大肠经,可祛湿消肿,降“火气”,除秋燥,营养丰富,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豇豆味甘、咸,性平,归脾、胃经, 可理中益气,和五脏,止消渴。
南瓜炒肉丝
【用料】南瓜500克、瘦猪肉200克、盐适量
【做法】南瓜、瘦猪肉洗净切丝,先煸炒肉丝, 再加入南瓜丝,炒熟后调味即可。
【功效】南瓜味甘,归脾、胃经,可补中益气、清热解毒,还可改善“秋燥”“秋乏”的症状。
鲫鱼车龙汤
【用料】鲫鱼1条,生姜5片,车前子15克, 五指毛桃15克,植物油、葱花、香菜、盐适量
【做法】将鲫鱼洗净,除去内脏、鱼鳞,背部打花刀,用植物油将鲫鱼稍微煎一下,加水后放入五指毛桃、车前子、生姜片,炖至汤如奶色,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味,酌加葱花、香菜即可食用。
【功效】鲫鱼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 有健脾利湿,消肿利水之效;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有利水通阳、温肺等功效;五指毛桃味甘 ,性微温,入脾、肺经,具有清热利湿 , 解毒消肿的功效 , 煲汤后有淡淡椰奶的香气、清爽可口;车前子味甘,性 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等功效。
三、秋宜增加运动量
秋高气爽、五谷丰登,人的食欲也相对旺盛。这时往往容易进食过多,摄入能量过剩,稍不留意体重就上涨了。秋季应有计划地增加活动量,如散步、慢跑、爬山、打太极拳、游泳等,以提高能量的消耗,运动的频率每周3~4次,每次40~60分钟较为合适,当然运动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不可盲目跟风。
中医导引功法通过运用松柔慢匀、刚柔相济、清灵圆活、连绵不断的动作,配以匀速呼吸、意识调整等方式,以调和脏腑气血阴阳、强身健体,起到防病治病、 保健养生、健身延年等作用。
秋季养生功法
立秋节气后,每天清晨宜着宽松练功服, 盘腿而坐,上身微微前俯,两臂伸直撑于地面, 分开与两肩同宽,然后含胸、屏住呼吸、耸身向上、重心前移、稍停、还原,如此反复数次。最后,叩齿、咽津、吐纳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