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做好“五暖”防寒邪!

2023-11-10

11月8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是开始的意思,立冬节气预示着大自然自此开启“冬季模式”。

立冬后,很快就到了我国传统三大祭祀节日(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之一的“寒衣节”( 农历十月初一 ),提醒人们寒冬将临。

癸卯之冬:气候变化特殊

《黄帝内经》有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也是收藏之季,此时万物闭藏,很多动物处于冬眠状态,以养精蓄锐;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也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冬季在五行中应水,在人体五脏中应肾,此时,人体阳气逐渐以“精”的形式藏于命门中,以积蓄能量,为来年新一轮的气化运行做好储备。

从中医五运六气的角度分析,今年立冬仍处于“五之气”(自秋分节气到小雪节气前一日,即 2023 年 9 月 23 日至 2023 年 11 月 21 日)时段,此时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厥阴风木,风气旺盛,时有大风,气温寒热变化较大,甚至会出现“春令反行,草乃生荣”的现象。

早卧晚起畅情志

今年冬季,宜遵循避寒就温、敛阳护阴、益肾填精的养生原则。冬季起居要遵循《黄帝内经》中“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周末可以适当“睡懒觉”,保证在夜晚11点前入睡,有条件者,早晨可以睡到自然醒。

在情志方面,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冬季内应于肾,《黄帝内经》有言“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在志为恐、为惊。所谓“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说明惊、恐与心神也有关系。冬月闭藏之时,更应固密心志,保养精神,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

此外,冬季万物凋零,可能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欢,更应注意关注情绪变化,适时调节消极心态。

做好“五暖”防寒邪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认为:“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提醒人们在冬日要注意避寒,以防寒邪伤身。进入冬季,可实施以下“五暖”措施,来防寒保暖。

头暖: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寒冬日外出时,戴一顶合适的棉帽可以防止头部受寒。另外,洗头后要注意及时吹干,以防冷风吹到湿发,引起人体受寒。

背暖:背部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路线,为“阳脉之海”。冬季要避免背部受风邪、寒邪侵袭,可以穿着毛背心、坎肩等以护背。

腹暖:背为阳、腹为阴。腹部受寒邪侵袭后,可致中州失和,易出现消化系统疾病。脾虚、阳虚者建议在冬日加穿衣物,一定要护住胸腹部。午休时,可以在腹部搭上棉毯。

脚暖:古语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 之说。冬季要保持鞋袜干燥,睡前可用温热水浴足。

食暖:冬季饮食宜温暖、忌寒凉。一方面,可酌情进食辛温食物,如蒜、葱、牛肉、羊肉等;另一方面,在烹调方法上可选择炖、煲、煨等方式。

顺时饮食助健康

立冬节气前后,可以适当食用白菜、白萝卜、雪里蕻、牛肉、鹅肉、鲢鱼、鸡肉等。小雪节气前后,可以适当增加山药、大蒜、豆腐、羊肉、鲈鱼、核桃仁、芝麻等食物的摄入。

老鹅萝卜汤

【用料】老鹅半只,白萝卜1千克,生姜、大葱、盐各适量

【做法】鹅肉切块,焯水后煸炒,加入适量水、生姜、大葱,水开后放入白萝卜块,小火煲2小时后加盐调味,即可出锅。

【功效】鹅肉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可益气补虚,和胃止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鹅肉可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民间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

白萝卜味辛、甘,性凉,归肺、胃、大肠经,具有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止咳等功效。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

分类检索

中医养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