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xx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内科学(第八版)》(葛均波 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美国高血压指南(JNC8)及欧洲动脉高血压管理指(ESH/ESC)。
1. 高血压的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规范的血压测定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见表1)。
表1 血压分类水平和定义
类别 |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
正常血压 |
<120 |
和 |
<80 |
正常高值血压 |
120-139 |
和(或) |
80-89 |
高血压 |
≥140 |
和(或) |
≥90 |
1级高血压(轻度) |
140-159 |
和(或) |
90-99 |
2级高血压(中度) |
160-179 |
和(或) |
100-109 |
3级高血压(重度) |
≥180 |
和(或) |
≥110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40 |
和 |
<90 |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3.寻找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按心血管风险分层(见表2):
表2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
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
血压水平 |
||
1 级高血压 SBP140-159mmHg 或DBP90-99mmHg |
2 级高血压 SBP160-179mmHg 或DBP100-109mmHg |
3 级高血压 SBP≥180mmHg 或DBP≥110mmHg |
|
0个 |
低危 |
中危 |
高危 |
1-2个其他危险因素 |
中危 |
中危 |
很高危 |
≧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 |
高危 |
高危 |
很高危 |
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 |
很高危 |
很高危 |
很高危 |
危险因素: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靶器官损害指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增厚或斑块、肾功能受损;临床疾患指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
4.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