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高”问题逐渐严重,血脂异常、高血脂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显示,我国血脂异常人数已经超过4亿人。与如此庞大的患病人数相比,能把血脂管理好的人实在太少。不仅如此,人们经常把血脂异常和高血脂混为一谈,认为血脂高就应该一降再降。事实上,血脂异常需要一个综合调理、全面改善的过程。
调脂不是一味降血脂
从概念上,我们先来看看血脂异常和高血脂的区别。
血脂异常是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
而高血脂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都异常升高。
可以看出,血脂异常不仅有指标的升高,还有指标的降低。特别是被称为“好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
因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建旗教授表示,调脂的目的是降低被称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升高对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能只想着一味地降低指标。
此外,王建旗还强调,调脂过程中,大家不仅要认识到概念上的不同,更要了解我们国家血脂异常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安全的调脂。
“实际上,我们国家的血脂异常跟欧美地区人群的血脂异常不完全一样。国人血脂异常的特点是,以轻到中度的低密度胆固醇升高为主,或者说近80%的国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都小于3.4mmol/L,但国人的甘油三酯升高高达33%。”王建旗解释说,这两个特点意味着用在欧美人身上的高强度、大剂量他汀不适合中国人,“中国患者更适合中小剂量的他汀,温和调脂”。
随着上述特点被发现,包括《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等在内的多部指南,都推荐中国血脂异常患者开始调脂治疗时,使用中等强度他汀,如阿托伐他汀10—20毫克、普伐他汀40毫克、血脂康1.2克等。
如何科学调脂?
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组近期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异常患病率达34.7%,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分别为16.1%、7.8%和4%。
在控制率仅有4%的情况下,科学调脂任重道远。在谈到如何正确调脂时,王建旗表示,应对患者进行多重因素的综合管理,同时将生活方式的控制和药物的治疗相结合。“从生活习惯上来讲,调脂要对饮食、运动、吸烟、饮酒以及体重等多方面加以控制。”
饮食:降低精白米、精白面占比
现如今,国人的主食摄入量过大,特别是精白米、精白面吃太多,这就造成甘油三酯升高。要想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调整甘油三酯的水平,最好先控制主食的量,并且降低精白米、精白面的占比,添加杂粮,增加瓜果蔬菜的量。如果能做到这些,3天以后再检查血脂,就有可能恢复正常。
运动:坚持有氧代谢运动
现如今没有药物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运动是可以维持它不下降的最好办法。最推荐的是有氧代谢运动,如平路快走等。王建旗强调,有氧代谢运动重在坚持,建议每周五次以上,每次30到40分钟,最好持续40分钟以上,达到微微出汗状态。
体重:将BMI控制在合理范围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研究表明,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可以说是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因此,调脂最好能把BMI控制在18.5—23.9的正常范围。
而对于长期吸烟、酗酒等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更要关注血脂指标、适当调脂,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定期检测血脂非常有必要
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一样,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定期检测血脂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防治角度来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建议:
1、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1次血脂;
2、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至少进行1次血脂检查;
3、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以及其他高危人群,每3—6个月测1次血脂;
4、因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住院的患者,入院时或24小时内要检测血脂。
文章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