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体积“缩水”,听起来很可怕,但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脑萎缩包括脑组织体积缩小、脑细胞数目减少、脑沟变宽等,其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年龄增长。出生后,人的脑体积会随着身体发育逐渐增加,到中年后开始萎缩,60岁后每年约减少0.5%~1%。但如果脑容量出现快速下降,则可能是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导致的病理性萎缩。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卜宁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脑萎缩通常隐匿起病,会逐渐出现一些临床症状。例如,颞叶及海马体萎缩会造成认知功能减退。卜宁介绍,临床症状与萎缩部位的神经功能有关,可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步态不稳、言语障碍等。“今天早饭吃的什么,中午就想不起来了;经常丢三落四,甚至做完饭忘记关煤气灶……这些是近事记忆力下降最突出的表现。”卜宁解释道。此外,脑萎缩的其他典型症状还包括计算力、空间辨别能力的下降,比如,一个人以前是会计,但现在却算不出账了;或者出门后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临床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老人会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这时人的性格往往也会发生改变,由外向活跃变为不愿交流、寡言少语,也有可能从内向变得烦躁、易怒、多疑、随意攻击他人。病情恶化时,患者可能出现小便失禁、睡眠颠倒等反常现象,甚至不会穿衣、整日卧床。
这些疾病影响脑体积
日前,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联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研究团队,在《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杂志发表文章。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生物样本库队列中3.7万名44~81岁中老年人的大脑磁共振影像,发现有16种疾病与总脑体积较小有关,14种疾病与灰质体积较小有关,6种疾病与海马体体积较小有关。这些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心力衰竭、房颤、外周血管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慢阻肺、慢性肾脏病、乳腺癌、直肠癌、一些眼部疾病等。其中,与总脑容量关系密切的前五大疾病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白内障、冠心病和糖尿病。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海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从神经学角度来看,代谢相关疾病会导致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引发脑小血管病,临床表现为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变性等,最终结果是脑容量减少。除白内障外,其他四种疾病都和心脑血管代谢紊乱相关,长期患病会影响脑部供血,进而影响脑组织功能。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发病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发生缺血、变性,损害大脑结构,不及时治疗将影响大脑功能。美国心脏学会期刊《高血压》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患有高血压的青年,脑容量比同年龄段人群小,患痴呆症的风险升高。在35~54岁人群中,与血压正常者相比,高血压患者平均脑容量较小。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的患者,容易发生血管病变,长期如此便可能引起脑萎缩,发生认知障碍。2021年,《柳叶刀·健康长寿》杂志刊登的研究显示,在年龄小于65岁的人群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每升高1.01毫摩尔/升,未来10年内及10年后诊断为痴呆症的风险分别增加10%和17%。
白内障。老年人患白内障的几率明显增高,由此带来晶体混浊、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问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日常外出、交流减少。长时间不社交、不用脑,脑萎缩便会加剧。
冠心病。冠心病容易导致脑动脉血流减少,大部分患者还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脑细胞缺血缺氧时,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容易诱发脑萎缩。
糖尿病。若控制不好糖尿病,患者从头到脚都可能受并发症的危害。研究表明,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死于心脑血管病。若血糖长期处于过高状态,大脑供血量会因血液黏稠而减少,脑功能因此下降,出现记忆力减退、头昏脑涨甚至脑血栓等情况。
此外,上述新研究还强调了男性的多发病和脑容量之间的关联性比女性强、年轻人比老年人强、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强。专家们分析认为,大部分男性的生活方式不如女性健康,在患上慢性病后,女性患者的就医积极性和治疗依从性明显更高,能够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因此所受影响更小;相比晚年发病的患者,患上慢性病时的年龄越小、病程越长,预后越差,受到的影响就越大;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更多的健康和医学知识储备,更注重养生保健,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也会更高,所受影响也就更小些。
在生活点滴中护脑
若把大脑比作一颗核桃,时间长了,核桃仁虽然会缩水变皱,但依然可以营养丰富。生理性脑萎缩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但即便萎缩了,大脑依然是人体最复杂精密的器官。“不过,有些不良习惯会加速脑容量减少。”陈海波表示,要想延缓脑萎缩的发生发展,就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戒烟限酒。吸烟百害而无一利,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对脑容量的影响不言而喻。小酒也并不“怡情”,长期饮酒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导致脑体积减小,应尽量少喝。
控制三高。根据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慢性病对大脑的危害不容忽视。中老年人应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从最大程度上延缓老年痴呆症和其他脑部疾病的发生发展。
定期体检。普通人很难发觉脑萎缩症状,因此常常会延误治疗时机。建议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定期到神经内科就诊,通过量表、影像学检查等评估脑部健康状况。若发现认知、记忆力、反应速度等方面有所减退,可在医生的帮助下明确是年龄增长引起的,还是疾病所致。
健康膳食。避免高脂、高盐、高糖食物,比如含糖饮料、油炸食品、加工肉类等。推荐地中海饮食方案,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坚果、乳制品、鸡蛋和深海鱼类等,做到营养均衡,此外还要保证足量饮水。
积极锻炼。研究已证实,肥胖是脑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增加会让脑容量减少和痴呆症风险上升。建议避免长期久坐不动,规律运动有利于促进脑血流、改善神经细胞功能,应养成每天活动1小时的良好习惯,快走、慢跑、游泳、打太极拳、跳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规律生活。独居老人社交少,容易患老年痴呆症。老人要积极投入到社交活动中,走出家门广泛结识朋友,出不了门时可以在家读书看报,了解健康知识;保证每晚7~8小时充足睡眠,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还有助大脑清除代谢废物;平时可以多做些家务,例如整理收纳等,有助延缓大脑衰退。
经常用脑。不用脑时,血液中的部分营养物质就会优先供给其他器官,时间长了,脑细胞功能就会下降。有研究表明,文化程度高、经常用脑的人,在脑萎缩程度相同的情况下,认知水平下降更慢,经常用脑比不用脑的人,患痴呆症的时间会推迟5年左右。老年人可以多下围棋、象棋,或做一些益智类游戏,让大脑保持活跃。
文章来源: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